木蘭圍場又稱清代皇家獵場。
木蘭圍場位于
承德北部圍場縣境內(nèi)。東西長約150公里,南北長約100公里,周長近700公里,總面積約10,400平方公里,塞罕壩國家級森林公園就在景區(qū)內(nèi)。清代,這里是皇帝、八旗子弟及王公貴族行圍習(xí)武的場所。它和
避暑山莊一起,成為清政論的另一個政治活動中心。
木蘭圍場氣候宜人,水草豐美,森林茂密,野獸繁多,是一個天然的動物、植物園。夏季到來,到處是花,漫坡鋪錦,呈一派塞外草原風(fēng)光。林海為飛禽走獸提供了棲身之所,野生植物也得從中繁衍生長,這里有獐、狍、鹿、狼、野豬、黃羊、狐、貉等十幾種名貴的禽鳥,也在這里棲身。這里野生資源豐富。金蓮花不僅是觀賞花卉,而且可以入藥。野生蘑菇有十幾種,用它來煨湯、炒菜、燉煮,另有風(fēng)味。蕨菜,是有名的山珍,當?shù)厝朔Q為壽菜,饋贈親友,不失為上乘禮品。汩汩流淌的清溪──吐力根河,盛產(chǎn)著名的細鱗魚。
木蘭圍場的藍天、白云、清風(fēng)、明月、溪流、湖泊、高山、曠野別具風(fēng)格,常使游人贊嘆不止。山林野草中,還矗立著一塊塊石碑。記載著康熙、乾隆二帝的武功神威。眾多的古跡,在野趣中,供人憑吊鑒古;美麗生動的傳說,則給游人平添了諸多話題。木蘭圍場
自古以來,這里就是一處水草豐美,禽獸聚集的天然名苑。“千里松林”曾是遼帝狩獵之地,“木蘭圍場”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獵之所,史載,從康熙至嘉慶年間,皇家在這里狩獵就達上百余次。
史書記載,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皇帝到這里巡游,看到得天獨厚的條件,便決定在這里建皇家獵場。當時的木蘭圍場, 根據(jù)地形和禽獸分布, 劃分為72圍。每次狩獵開始,先由管圍大臣率騎兵,按預(yù)先設(shè)定的范圍,合圍靠攏,形成一個包圍圈,并逐漸縮小。頭戴鹿角和面具的清兵,隱藏在圈內(nèi)密林深處,吹起要制的長哨,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。雌鹿聞聲而來,雄鹿為奪偶而至,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。等到包圍圈縮得很小,野獸非常密集的時候,大臣就請皇上首射,皇子、皇孫隨射,然后其他王公貴族騎射,最后是大規(guī)模圍射.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(nèi)有一幅《乾隆木蘭圖》,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情景。 每次圍獵, 一般要進行20多天。圍獵結(jié)束后,在張三營行宮(現(xiàn)隆化縣境內(nèi))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,飲酒歌舞,摔跤比武。并宴請
蒙古等王公,按軍功大小,予以獎賞。到了清代后期,國勢日衰,停止了盛極一時的木蘭秋獵活動。到光緒三十一年(1905年),這塊廣闊的皇家獵場禁地,全部放圍開墾。其后,森林資源逐日遭到嚴重破壞,整個圍場滿目荒涼,風(fēng)沙漫天,野獸絕跡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,經(jīng)過多年的治理,木蘭圍場逐步恢復(fù)了她的神奇魅力。特別是1962年國務(wù)院決定在建立機械化林場以來,人工造林110多萬畝,森林覆蓋率已由本世紀末的5 %, 發(fā)展到80%。如今翻過一嶺,轉(zhuǎn)過一坡,到處是林海綠波;1993年被批準為國家級公園。登上制高點,即當初康熙皇帝的練兵臺,遠眺四方,目力所及,林浪似濤,碧波萬頃,浩瀚無際。這里風(fēng)光秀麗,景色迷人,是一處獨具特色的旅游、狩獵、觀光、度假勝地。